在旅游业高度发达、摄影爱好者日益增多的今日,旅游风光摄影已然成为最蓬勃、最普遍的摄影门类,然而这也带来影像“同质化”的困境——我走的路上有你跋涉的足迹,我站的角度有你拍摄的身影。如何拍摄出具有明显“辨识度”的旅游风光作品,是摆在所有爱好旅游、爱好摄影的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。本期请来恋恋风尘老师以点评的方式讲解以下几幅作品,均有可资借鉴之处。
嘉宾点评:异域风情是个抽象的概念,必须通过具象的事物加以表达。此幅作品力图凸显汉堡风情,画面元素较为丰富,整体繁而不乱、含蓄蕴藉,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的。一是构图方面体现平衡原则:左下角樱花与右上角树枝的对角线平衡,建筑、天空与水面的横向平衡——构图平衡实现了视点的平衡,不会让人觉得纷乱;二是呈现出一系列对比关系:恣肆烂漫的樱花与初绽新芽的瘦枝,规则的建筑与不规则的樱花、瘦枝,暖色的建筑与冷色的天空,自然景物与人文风情——对比关系实现了表达的蕴藉,不会造成表达直白。因而,当我们的视点按照作者设定的路线游走时,既能领略到“汉堡”的建筑特色,也能想象到“汉堡”的自然风物,还能从停泊的船只、星点的人影勾勒出“汉堡”的生活图景。
此幅作品最大的借鉴意义在于:旅游风光摄影尽可以浓缩足够丰富的元素,多维度地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,从而实现“尺幅之间尽显天地之宽”的意图,但前提是相关元素的组合是合理的、有序的、蕴藉的。
需要注意的是,画面欠干净利落,樱花和树枝的部分枝蔓(左上角、右下角)对画面构成较大干扰,可以在构图时加以取舍或规避。另外由于天气缘故,后期作了HDR处理,但处理得欠精细,造成了建筑和樱花的阴影。
点评嘉宾:恋恋风尘
钟情于风光与纪实摄影。五洲图片库签约摄影师,太平洋摄影部落首席高级摄影师,曾获重庆市级摄影大赛一等奖,多次公开发表摄影作品。
网友评论:花农前期的构图,线条独特大气。后期的色彩亮丽唯美。
嘉宾点评:草原是所有摄影者梦寐以求的天堂。此幅草原风光作品以简洁见长,点、线、面结合巧妙,恰似一曲蒙古长调,婉转、悠长、旷远。
画面以地平线为界,上下两部分大致契合黄金分割比例,草原与天空构成面的映衬,前者深邃厚重,后者唯美艳丽;绽放天际的圆日与悠闲吃草的马儿构成点的生动,与天地的空阔宁静相得益彰;由深入浅渐次变化的线条,平衡中不失流动,起伏而不失柔软,把观者的视线和思绪都带向更远的远方,配合逆光的静谧渲染,使整幅作品的色彩极具层次,且充满悠闲适意的感染力,令观者不由得产生“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”的畅叹,草原的神韵如日光暖暖而至。
此幅作品告诉我们,简洁永远是作品成功的不二法则,旅游风光摄影仍然可以通过简洁的画面呈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,关键在于是否抓住能够充分彰显当地神韵的拍摄对象。
个人以为,拍摄时若能将拍摄位置向左移动一些,马身的逆光线条会更明显。另外后期使色彩略显失真,此组作品的其他几幅也存在这个问题。
嘉宾点评:选取地标性建筑作为拍摄对象,是旅游风光摄影常见现象。正因为常见,因而难以拍出新意。此幅作品表现的是冰岛首都地标性建筑雷克雅未克大教堂。作者没有像一般的拍摄者一样选取正中的拍摄位置,而是略有向右侧偏移,如此画面不会因过于工整而失去建筑本身的神韵。因为建筑本身的造型颇为独特,由圆柱从低向高排列而上,特别适合仰角拍摄。作者选择右下角仰拍,再配合建筑本身的独特造型,将观者的视线逐步引向顶点,使建筑有如山峰孤峙,很有气势;而天空的乌云有力地渲染出压抑的气氛,更提升了建筑的雄壮、挺立之感。拍摄位置的刻意偏移,也使太阳从建筑背后探出脸来,使画面在雄壮、挺立之外,多了一丝暖意和灵动。
因此,抓住建筑的特征、变通拍摄的角度、强化氛围的营造,是拍摄独特地标建筑的重要手段。
个人以为,画面稍满了些,留给观者对“冰岛”的联想空间不够。另外,若能选在太阳更居上的时机拍摄(如恰巧在教堂顶端的十字架的位置),更容易引导观众的视线由下而上直达顶点,并能通过十字架的剪影强调“教堂”的意蕴,而目前比较容易使观众的视点落在建筑的腰身上。当然,对于作者这一趟公务之旅,能在匆忙中抓住这样的时机已实属难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