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了这篇文章,你就不用在其他地方学习基本的动效设计规则了。
动效的持续时长和速度
当元素的位置和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,动效的速度应该足够慢,维持足够长的时间,让用户能够注意到变化,但是同时,又不能慢到需要用户去等待。

大量的研究表明,动效的最佳持续时长是200毫秒到500毫秒之间,这个研究数字是基于人脑的认知方式和信息消化速度得出来的。任何低于100毫秒的动效对于人的眼睛而言,几乎都是瞬间,很难被识别出来,而超过1秒的动效会让人有迟滞感。

在手机这样的移动端设备上,按照 Material Design 的建议,动效时长应该控制在200~300毫秒之间。在平板电脑上,这个时长应该延长大概30%,也就是说,时长应该在400~450毫秒之间。
原因很简单,屏幕尺寸越大,元素在发生位移的时候,跨越的距离越长,速度一定的情况下,时长自然越长。相应的,在可穿戴设备的小屏幕上,这个时长应该缩短30%,在150~200毫秒之间。

网页动效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,由于我们习惯在浏览器中直接打开网页,考虑到浏览器性能和大家的使用习惯,用户对于浏览器中动效变化速率的预期还是比较快的。相比于移动端中的动效速度,网页中的速度会快上一倍,换句话说,就是动效的持续时长应该在150~200毫秒之间。如果持续时间太长,用户会忍不住觉得网页卡住了。
不过,如果你的网页中所用的动效并非功能性的,而是装饰用的,或者用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,那么请忘记这个规则,在这种情况下,动效可以更长。

更大的屏幕=更慢的动效?绝不是如此!
请务必记住,无论是在什么平台上,动效的持续时长绝不是单纯取决于屏幕尺寸和运动距离,还取决于平台特征、元素大小、功能设定等等。较小的元素或者较小的变化,相应的动效应该更快一点。因此,大而复杂的元素动效持续时间更长,看起来也更舒服一点。
大小相同的元素,在移动的时候,移动距离最短的元素,是最先停止下来的。
与较大的元素相比,较小的元素运动速度应该更慢,因为相同的移动距离,对于小元素而言,位移距离和自身大小比例倍数更大,相对偏移更远。

动效的运动规律要符合物理规律,当元素运动到边界,发生碰撞的时候,碰撞的「能量」最终是要均匀分摊下来的,而弹跳的特效在多数情况下是不适合的,仅在特殊情况下适合使用。

元素的运动过程应该是清晰的,尽量不要在运动中使用模糊的效果(是的,说的就是 AE 的模糊动效爱好者们),模糊的动效不适合在 UI界面中使用。

情非得已
3个平面设计技巧学会动态字体海报2020-07-09
如何设计出优秀的文字类海报排版2020-04-02
7个有效提升传达率折页设计技巧2020-03-19
设计师如何解决作品视觉缺少层次感2020-03-14
详细解析平面设计中元素的使用技巧2020-03-13
设计师必须要学习的平面设计配色技巧2020-03-11
解析设计师常用的6大构图方法2020-03-11
3个帮你快速掌握字体搭配思路2020-03-10
设计师如何设计出中国风主题LOGO2019-10-21
详解如何让板式海报设计变得简单2019-10-21
4个配色技巧帮助您解决色彩问题2021-03-10
设计师需要掌握的平面设计技巧2021-03-10
详细解析插画类海报的绘制思路和方法2021-03-09
详细解析设计师必须掌握的色彩知识2021-03-09
设计师必须要学习的高级配色技法2021-03-10
设计师必须要学习的几个排版小技巧2021-03-10
详细解析UI设计中终极配色宝典2021-03-11
详解如何把产品和背景融合到一起2021-03-11
新手必学超全面的用户访谈学习指南
相关文章2612019-03-05
7个用户行为规则让你的设计更有效
相关文章3372018-12-06
详细解析Banner的设计手法总结分享
相关文章7552018-10-07
2018全面的苹果最新规范及适配整理
相关文章1722018-09-17
资深设计师解读Banner制作思路总结
相关文章4042018-08-14
详解超全面的图标基础知识总结
相关文章3262018-04-09
详细解析视觉设计的归纳总结技巧
相关文章4372018-03-26
资深设计师解读2017设计总结思路
相关文章2452017-12-24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