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S设计教程网欢迎你!

多种方法快速掌握不同的插画风格(2)

文章来源于 UI中国,感谢作者 阿里巴巴AIS_TXD 给我们带来经精彩的文章!
设计教程/前端设计/前端设计2018-10-10
4. 配色 人类的视觉感知系统,对于颜色是第一位的,其次是形状。插图的颜色往往能决定观者的第一印象。对于配色,我们需要注意两点: 颜色的配比 决定画面整体色调的颜色,一般占画面60%以上,余下有30%的辅助色,1

4. 配色

人类的视觉感知系统,对于颜色是第一位的,其次是形状。插图的颜色往往能决定观者的第一印象。对于配色,我们需要注意两点:

颜色的配比

决定画面整体色调的颜色,一般占画面60%以上,余下有30%的辅助色,10%的点缀色。这并不意味着画面中只能出现三个颜色,但是三个纬度的颜色需要尽量在色相上保持接近。

多种方法快速掌握不同的插画风格

颜色的对比

一张插画中,一定蕴含着色彩的对比。

我们知道颜色三要素是:色相、明度、纯度。相应的对比也分为色相的对比,明度的对比,纯度的对比,当然更多时候是混用的。对比的作用有很多,较强的对比可以使得你的画面更富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,较弱的对比则营造一种柔和自然的感受。

多种方法快速掌握不同的插画风格

△ 不同类型色彩对比营造的画面 插图来源:dribbble

5. 肌理

肌理本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,即各种纵横交错、高低不平、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,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,是一种三维的概念。在这里,肌理所指的含义与质感相近,是一种二维概念。我们可以通过刻意制造的笔触感、噪点、纹理等,使得画面蕴含丰富的细节,更加耐看。

多种方法快速掌握不同的插画风格

△ 对同一元素的不同肌理表现

二、破型

破型,就是在充分理解学习对象构成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的风格痕迹和需要表现的内容,形成新的插画画面。

好的插画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,优秀的表现形式是为了传递信息,你应该明确插画需要传递何种信息,并且让所有的元素为之服务。

缺少内容创作的插画学习会失去内涵乃至成为抄袭,这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。如何更好的结合内容呢?

1. 理解各个元素的视觉表意

环形构图更聚焦,对称构图更具形式感;曲线的运用会让画面更柔和,贴近自然,直线与几何则更具现代感和科技感。先要理解各个元素所隐含的视觉语言,再通过你想传达的内容去挑选合适的呈现方式。

2. 构建一个故事

想象一个故事,谁(who),在哪(where),什么时间(when),做什么事(what),怎样在做(how)?

比如说,如果是想画关于工作的故事,是谁在工作(加班狗),在哪(工位),什么时间(深夜),做什么事(加班),怎样在做(几个人讨论需求)。

然后我们再问自己一个问题:这个故事要传达什么情绪(有趣、温馨…)。

不断思考这样的问题,完成从故事到画面的转变,画面里物境-情境-意境的搭建。

3. 视觉转译

故事是文字,我们需要将文字视觉转译为图形。

让我们接着上面继续想:怎样造型的加班狗是有趣的,什么表情是温馨的?加班的桌上应该有什么?怎样的色彩和素描关系可以表现深夜,又体现出温馨? 等等。

答案也许会一点点浮现:深夜这个词从颜色的纬度,应该是冷色调的;从素描关系的纬度,应该是具有较深的投影,较强的高光,乃至是一个背光。

一点点的细化你的故事,将每一个词转化为可见的图形和颜色,并且快速的反馈到你的草图中去。当然,这个过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,自信一点,这才是你创作中最与众不同的部分。

多种方法快速掌握不同的插画风格

采用这样的思路,我们可以快速的创作不同风格的插画:

多种方法快速掌握不同的插画风格

多种方法快速掌握不同的插画风格

多种方法快速掌握不同的插画风格

△ 左侧为作者练习 右侧为学习对象

三、几个建议

1. 关上电脑

在自主创作的阶段中,我们一定会遇到想法不够,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的时候,此时应该避免回过头去看学习的对象,这样会让自己的创作变的局限,从而越来越像原作。

2. 足够细致的草稿

很多人对待草稿是不够用心的,粗糙的草图意味着你并没有真正做好独立创作的准备。请尽量保证从投影的造型到人物脸部的配色,每一个元素的细节都能在草稿画完之后心中有数,这样才能使你避免你对着 AI/PS中的半成品不知所措。

多种方法快速掌握不同的插画风格

△ 作者平日的草稿

3. 向经典学习

dribbble 上固然能提供许多新鲜的想法和创意,但是不妨去了解一下新艺术运动的插图,席勒的速写,达达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海报等等,你会发现艺术史上如此多大师和流派,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。

欢迎关注阿里巴巴体验技术团队(TXD)公众号,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还有设计职位期待你的加入!

多种方法快速掌握不同的插画风格

版权所有PS设计教程网公安备案:苏公网安备 32058302001023号工信部备案:沪ICP备09005587号
aaa